|
来源:张家界日报 作者: 发表时间:2009-10-18 17:45:36 【关闭】 |
土家老汉我名覃葛,今年七十又二了。人到了这把年纪,本来应该在城里含饴弄孙,或者养花养鸟,或者下棋打牌什么的,但我一辈子劳动惯了,听不得车子闹,闻不惯尾气熏,不喜欢灯红酒绿的城市生活,跟儿女们商量过后,退休后我又回到我老家桑植县利福塔镇杨仕坪村了。如今72岁的我与93岁的父亲覃德令老人相伴,舞点文,弄点墨,种点菜,养头猪,亦耕亦读,亦健亦康,不亦乐乎! 时光如白驹过隙,忽一日,民国时代私塾先生出身的父亲对我说:“我今年都九十三岁了,耕者有其田,食者有其肉,居者有其屋,天门山,我们土家人家门口的风景,如不一游,此生遗憾啊!” 此言让我心里一颤。父亲耕读九十余年,一辈子粗茶淡饭,从来不向我提过分的要求,如今突生此雅兴,作为独生子的我何不趁此尽点孝心呢? 于是,我便要求小儿子当导游,大儿子承担费用。两个儿子的孝心让我心里有了底,于是,93岁的父亲,72岁的我,60岁的老伴,33岁的小儿子带着9岁的孙女,我们这个21世纪的“四世同堂家庭旅行团”就开始天门山之旅了。 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在湖南省张家界市南侧8公里处,海拔1518.6米,史志记载:三国永安六年(公元263年),嵩梁山千米峭壁轰然洞开,吴国君主以为开“天门”之祥瑞,始名“天门山”。我们从市区火车站旁的天门山索道站,乘坐形似银线吊葫芦的98个吊车,途经57个支架,历经高差1279米,走完7455米的索道里程,终于到达云梦山顶。俯瞰山下火柴盒大小的吊脚楼,棋盘似的田畴,澧水河上撒网的渔翁,横缠峭壁的鬼谷栈道,93岁的父亲不禁吟出杜甫《望岳》的名句:“岱宗夫如何,齐鲁青未了。造化钟神秀,阴阳割昏晓。荡胸生层云,决眦入归鸟。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。” 作为土家族农民诗人的父亲一生饱读诗书,且博闻强记,眼观天门山美景,眉飞色舞地给我们大谈天门山的神秘人物与隐逸文化:清道光年间《永定县志》载:西汉良相张良愿弃人间事,“从赤松子游,邑中天门,青岩各山多存遗迹。”此天门,乃今天门山也;此青岩,乃今张家界黄石寨也;赤松者,乃神农时雨师也!我恍然大悟,难怪天门山上多有赤松山、赤松峰、赤松岩,山下多有赤松坪、赤松溪、赤松桥了,难怪名歌星李娜要在天门山削发为尼,隐逸于滚滚红尘之外了。天门山,原来是天门仙山啊! 在父亲的记忆里,天门山寺建于唐朝,历经千年的风雨,如今不知尊容几何?为了满足九秩父亲的心愿,我们四代土家人一同游览了这个大湘西地区的佛教圣地。历史越千年,唐朝的天门山寺,已经难觅影踪了,在原址上建立的新天门山寺,红墙青瓦,重檐歇山,是典型的清式风格。云中藏古寺,佛门清静开,大殿前香烟缭绕,大殿内佛香袅袅,我特意为儿女、为父亲、为祖国请了三炷香,对佛祖三叩九拜后,我还许了三个愿。到底是什么愿呢?这可是我七十老汉的秘密,天机不可泄啊! 从天门山寺出来,父亲执意要游鬼谷仙洞,探险鬼谷栈道。父亲说鬼谷子是战国时纵横家的鼻祖,是步赤松子后尘在天门山修炼仙丹的神人,《永定县志》记载他在鬼谷洞里研习《易经》,心得皆用大篆刻于洞壁,以《捭阖策》行于世,并成就张仪和苏秦两个搞合纵连横的大丞相。我们进入洞内,洞内幽暗潮润,似乎仙影幢幢,只觉一股股仙气扑鼻而来,我侧脸看到父亲像小学生拜见校长一样肃穆。从鬼谷仙洞入鬼谷栈道,过野拂藏宝,又过鬼谷兵盘,最后到鬼谷天堑,我们四代同堂家庭旅行团,真正感受到天门山之险、之奇、之神了。我想,大诗人李白写《蜀道难》时,可惜没游过天门山。否则,千古名篇开篇名言就是:噫嘘呼,危乎高哉,天门之难,难于上青天! 在天门山顶,我特意数了一下,“通天大道”有99道弯,“天梯”有999级台阶,我猜想,这条神奇“天路”上的99道弯与888级台阶不正是象征通往幸福生活的天路是曲折的,人生的旅途也是辛苦的,但前途绝对是光明的吗?因为,93岁的父亲、72岁的我和69岁的老伴同游天门山时,我们的共和国正好60华诞!国也,家也,和也;家也,国也,兴也! |
|
|